English

时代呼唤高考内容改革

1999-01-13 来源:光明日报 李全柱 我有话说

内容提要:在美国考试被看作教育的重要部分,政府和有关部门关心考试的存在,一直在积极推进考试的改革。所谓“SAT”,即“学能评估测验”,是以能力考试为显著特点的。我国高校招生考试,如何适应素质教育需要,为素质教育导航,从“SAT”中是可以获取某些启迪和经验的。

人们大都知道有个“托福(TOEFL)”考试,谁要想到美国去留学,“托福”考试成绩要好。但要说到美国还有个“SAT(Scholastic Assessmen tTest),即“学能评估测验”,并且“SAT”的成绩被很多大学在录取新生时使用,就很少有人知道了。

1998年秋,美国“ETS”(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)总裁南希·科尔(Nancy Cole)女士第二次来到中国,与同行的两名副总裁和高级助手没有再介绍已经遍及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“托福”考试,而向中国教育考试的官员学者介绍了“SAT”的由来及发展的历史,以及在考查学生能力方面所积累的经验。

1901年,美国出现了大学董事会入学考试,内容只限于学科的论文测验。第一次世界大战时,美国军队出现了区分能力水平的智力测验。1926年,大学董事会将军队能力测验的经验借鉴过来,首次SAT开始实施。其特点是不只考具体的学科知识,而考反映一般原理和各科共有的知识,旨在考查学生综合各种知识的能力。1994年,新SAT开始实施,目的不单要使考试更加公平,更要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,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给予积极的导向。此时,教育测量和技术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,使新SAT的主要特点:考查综合能力、增加平时教育的相关性、减少考试辅导的效果、减少考试的仓促性等得以落实,其成绩已被中学和大学认可,成为衡量学生知识和相应能力水平的重要依据。

美国专家的报告,使人感到中美两国在考试问题上的差异:

在美国,考试被看作教育的重要手段,上上下下都关心考试的存在和改革,考试与教育的关系很好。教育是衡量州政府功绩的重要方面,每位新州长都想把教育搞好,在考虑其改进教育的计划时,都要找到考试部门,双方总是互相配合、紧密合作。

而在我们周围,人们却回避谈考试,考试似乎是错误的代名词,考试和“应试教育”区分不开,时不时被当做对立面遭遇批判。甚至出现“两张皮”现象:大庭广众讲“素质教育”,底下加紧“应试”准备。

随着社会的发展,人口的增多,美国想上大学的人也越来越多。就美国雄厚的经济基础而言,有多少人想上大学,就能办多少所大学,在我们印象中,美国大学是大口进小口出,入大学根本不考试。实际上,随着上大学竞争的加剧,美国已开始重视大学新生的资格考试改革,这种改革一步步深入,SAT的影响已越来越大,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参加。美国不仅不惊慌,反而把这看成教育改革的表现,认为SAT的改革已经对中学的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,起到了引导改革的作用。

在我们周围,不大正规的双向导向作用,或只注意其负面影响。文化大革命取消考试的沉痛教训似乎已经忘记,恢复高考的积极作用却视而不见。我国高考竞争本来就很激烈,不是积极考虑改革考试的内容方法,却总是想把它否定取消。

ETS只是一家私人的非赢利的考试评估机构,它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,就必须使自己的工作适应美国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,ETS之所以建立起很高的声望和信誉,承担了国内外900多个考试项目,就因为它服务于社会,不断改革,在考试科研方面的投入是相当可观的,其高素质的人员、高水平的工作,高数额的投入是一般考试机构难以赶上的,南希·科尔总裁本人在美国也享有很高的声望和显赫的地位。

我国的教育经费一直紧张,投入到考试研究方面的经费更微乎其微。更为严重的是,由于考试不顺,使考试科研更被认为是“在错误的路上越陷越深”。尽管如此,却还以科举悠久的历史而自喜,孰不知,这沉重的包袱已经成为前进的阻力。

当然,中美两国的国情不同,但中国已初步繁荣,对人才需求的特点与美国很相近。21世纪正以其知识经济的显著特点朝我们走来,具有创新能力的大批人才是我们的渴求,一个人一生变化多种职业已不奇怪,人才的多规格、高素质已是当务之急。我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,虽然恢复后也在标准化方面进行了改革,但就其内容来看,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,为素质教育导航,为高校输送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新生,很有必要学学美国SAT的经验,加大改革的力度。

1998年,教育部在河北、四川、上海、黑龙江、湖北等五省市进行了普通高校招收保送生的综合能力测试,试题不分学科,只有一张卷,包括英语外的高中各科知识,是多学科的综合与渗透,主要考查学生综合知识结构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。河北省有381名学生参加了测试,社会反映良好。据了解,其他四省市的情况也不错。当然,无论命题还是阅卷,对于只熟悉一门课程的老师们来说,也提出了新课题。1999年,这一做法将在保送生考试中普遍应用,这无疑会加快中学改革向素质教育推进的步伐。由此,我们看到了中国高考以内容改革为主的曙光。

(作者系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副研究员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